1
危化品在運輸中一旦發(fā)生事故,易造成群死群傷
近年來,我國化工業(yè)快速發(fā)展,?;愤\輸占我國貨運總量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道路運輸已成為?;返闹饕\輸方式。?;酚捎谛再|活潑或不穩(wěn)定,極易發(fā)生爆炸、燃燒、毒物擴散、腐蝕等事故。由于?;返奶厥庑裕\輸過程中一旦發(fā)生事故,往往造成群死群傷,給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帶來嚴重損失,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極大破壞。
2008年以來,全國各地發(fā)生多起重特大?;返缆愤\輸安全事故,其中,2012年“8.26”包茂高速甲醇運輸爆炸事故、2014年“3.1”晉濟高速甲醇運輸隧道燃爆事故、2014年“7.19”滬昆高速乙醇運輸火災事故分別造成的死亡人數甚至超過了30人。?;返缆愤\輸安全管理問題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2
合理規(guī)劃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路線,可降低沿線公共安全風險
為避免類似事故,除了提高危化品運輸從業(yè)人員專業(yè)素質和守法意識外,合理評估危化品運輸行經路線的安全風險,選擇安全水平較高的路線,避開人口稠密地帶也是降低?;愤\輸事故率、減少人員傷亡的重要途徑。
雖然《危化品安全管理條例》第四十九條明確要求劃定?;愤\輸車輛限制通行區(qū)域并設置明顯的標志,但是,目前各地劃定?;愤\輸車通行或禁行區(qū)域缺乏明確統(tǒng)一的技術依據,難以對?;愤\輸路線安全水平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也難以選出可有效降低?;愤\輸安全風險的路線。因此,有必要結合我國國情和歷史危化品運輸事故特點,建立?;返缆愤\輸路線規(guī)劃方法和安全風險量化評估體系,對道路通行環(huán)境和應急保障條件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辨識與分析,判斷運輸過程中發(fā)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后果,針對性地提出防范建議。進而,為各地規(guī)劃?;返缆愤\輸通行區(qū)域提供支撐,以降低?;返缆愤\輸活動給沿線人民群眾造成的公共安全風險。
分析:危化品道路運輸路線安全風險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哪些?
通過大量調研走訪和對歷史?;愤\輸事故進行分析發(fā)現,?;返缆愤\輸路線安全風險的主要影響因素有?;防砘再|、道路通行技術條件、交通運行狀態(tài)、氣候環(huán)境、路側人口分布、自然環(huán)境抗災能力、應急處置資源分布等7個方面,其中部分因素與事故發(fā)生概率密切相關,部分因素常影響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
圖1:?;返缆愤\輸路線安全風險主要影響因素
1
危化品理化性質
?;贩N類繁多,我國現有6000多種?;?,其中常用的有2000多種。不同?;分g的物理、化學性質差異性很大,因此發(fā)生事故的后果具有多樣性、復雜性。例如毒害性或腐蝕性的?;肥鹿士蓪е氯藛T中毒、灼傷或腐蝕,并造成周邊環(huán)境污染;易燃性的?;沸孤┖笥龌鹪椿蚋邿嵛矬w可引發(fā)火災事故;爆炸性?;肥軣峄虬l(fā)生撞擊后易引發(fā)燃爆;液化氣體儲存溫度極低,泄漏將導致人員凍傷;窒息性氣體泄漏后蔓延至周圍空氣,造成周圍空氣中氧氣濃度含量降低,引發(fā)人員窒息。
近年來,我國發(fā)生的“3.1晉濟高速甲醇運輸隧道燃爆事故、7.19滬昆高速乙醇運輸火災事故”等重特大?;愤\輸交通事故后果表明,起火、爆炸、毒氣泄漏等次生災害是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主因。相關研究表明,不同危化品次生災害的波及范圍不同,如對于一般的易燃、腐蝕性液體泄漏,通常選取1.6千米作為帶狀影響區(qū)的寬度。對于特定的?;愤\輸泄漏事故,其波及范圍的形狀也是不固定的,其不僅與承運?;返男再|有關,還與事發(fā)時天氣、風速、風向和地形特征等因素密切相關。
2
道路通行技術條件
?;愤\輸路線應具備良好的道路技術條件,若運輸路線選擇基礎條件較差的道路,例如急彎陡坡路段、臨水臨崖路段、多橋梁隧道路段,必然會對駕駛人的駕駛行為與操作產生干擾,增加駕駛人出現失誤的概率,加劇事故風險。不利的道路條件還會加劇道路交通事故的嚴重程度,更易使裝載危化品的容器破損泄露,進一步擴大事故后果。另外,由于?;返缆愤\輸一般都為跨省運輸、運輸路線較長,駕駛人長時間駕駛、甚至疲勞駕駛,也導致事故發(fā)生概率提高。
我國學者針對道路技術條件和交通事故率之間的關系開展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充分揭示了道路幾何線形、特殊構造物等因素對安全風險的影響規(guī)律。但由于危化品道路運輸事故相對普通交通事故數量較少,很難直接建立危化品運輸事故率與道路技術條件的相關關系,但考慮危化品運輸車與普通重型貨車機械性能、技術參數相近,一般可用重型貨車交通事故率表征?;愤\輸車交通事故率,進而定量估計其安全風險。
3
交通運行狀態(tài)
?;愤\輸車沿運輸路線行駛時,其周邊交通流構成其動態(tài)的交通環(huán)境。交通流大小、密度、速度、大車占比、車頭時距等參數與安全風險密切相關,進而影響?;奋嚢l(fā)生交通事故的概率。因此,歷史交通流量及其狀態(tài)變化,以及未來一段時期的交通流狀態(tài)對于評估?;愤\輸安全風險至關重要。
此外,近年來,我國重大?;愤\輸泄露事故及其后果顯示(表1),事故造成的死亡人員多數為路內行駛車輛的駕乘人員。因此,交通流的結構,尤其是營運客車及小客車占總流量的比例決定了暴露在?;肥鹿什胺秶鷥鹊娜藛T數量,與?;沸孤妒鹿屎蠊麌乐爻潭让芮邢嚓P。根據交通運行狀態(tài),合理估算道路內車輛駕乘人員、行人分布狀態(tài)及其變化規(guī)律是準確預估?;沸孤妒鹿屎蠊年P鍵環(huán)節(jié)。
表1:近年來我國重大?;愤\輸泄漏事故及其后果
4
氣候環(huán)境
氣候環(huán)境是影響運輸路線安全的不確定因素之一。降雨會使道路的能見度下降,影響駕駛人視覺的判斷能力,雨水還會降低車輪與地面的摩擦力,影響車輛的制動性能。霧會對光線造成擴散和吸收,加之空氣中彌漫的小水珠,導致道路上的物體變得模糊,嚴重阻礙駕駛人的視線,極易引發(fā)追尾等事故。冰雪天氣對安全的影響也主要表現在降低能見度和路面摩擦系數等方面。我國部分地區(qū)降雨或降雪融化后滲入路面結構,并在寒冷氣候條件下結成暗冰(多發(fā)于隧道出入口及橋梁路段),使路面抗滑性能顯著下降,會給行車帶來嚴重安全隱患。此外,惡劣的氣象條件也會對?;愤\輸事故的救援工作產生不利影響。
5
路側人口分布
?;沸孤妒鹿食0殡S起火、爆炸、毒氣擴散等次生災害,其影響區(qū)域一般呈扇形、圓形或帶狀擴散。居住于或臨時停留在道路兩側影響區(qū)域范圍內的人員,是危化品運輸事故的主要潛在受害者。人員的分布方式及其密度往往決定了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
道路兩側人口密度是動態(tài)變化的,不同時段的人口密度因白晝、夜間人們的通勤遷徙活動變化而不同,這些活動既包括成年工齡人口在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間的往返,也包括學齡兒童在居住地與學校間的移動,同時旅店、醫(yī)院等地的人口聚集與消散也是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6
自然環(huán)境敏感區(qū)
自然環(huán)境與生態(tài)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所謂自然環(huán)境敏感區(qū)是指容易被破壞、不易恢復的某類自然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敏感區(qū)一般包括三類:一是自然保護區(qū),如濕地、瀕危物種棲息地等;二是水源地,飲用水或生活用水的水庫、水道等;三是風景名勝區(qū),如風景秀麗的河流、荒野等。
自然環(huán)境敏感區(qū)一旦遭到?;返奈廴?,生態(tài)系統(tǒng)將遭到嚴重破壞,短期內難以自然修復,造成自然資源的巨大損失。因此,對于一些特殊的、重要的自然環(huán)境區(qū)域,因?;沸孤妒鹿试斐傻奈廴酒茐囊矐斢嬋胧鹿屎蠊?。
7
應急處置資源分布及能力
不同于普通的道路交通事故,?;愤\輸事故救援工作專業(yè)性較強,操作難度大。應急救援與處置的效果直接影響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及時有力的救援措施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事故損失,若救援不利,事故損害后果常常無序擴大。
一般來說,通過應急反應時間、應急資源分布、設施裝備、人員技術等評估應急處置能力。應急處置的工作內容主要包括維持事故現場秩序、疏散人員車輛、控制或減緩危化品泄露程度、運送并搶救傷員,通常由公安交警、應急消防、醫(yī)療衛(wèi)生等部門按職責分工配合完成。因此,應急處置力量、資源分布,甚至救援隊伍的專業(yè)能力也是影響?;愤\輸事故后果的重要因素。